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微孔板―酶标仪法在Rh阴性稀有血型库建立中的应用

微孔板―酶标仪法在Rh阴性稀有血型库建立中的应用

  • 发布日期:2010-03-30      浏览次数:1768
    •         2.2 凝集试验与非凝集试验结果与透光率的关系 选40个凝集(Rh阳性)和20个非凝集(Rh阴性)标本,自然沉降后取红细胞从原浓度到1∶32稀释度做倍比稀释,然后每孔按上述方法重复测3次,得到每孔的平均Tc,见表1。凝集试验中红细胞从原浓度到1∶32稀释度时与透光率呈线形关系(n=4,tr=0.98>t0.01(4)=0.917,P<0.01);非凝集试验中红细胞从原浓度到1∶32稀释度时与透光率虽不是线形关系(n=3,tr=0.49<t0.01(3)=0.959,P>0.01),但其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随着稀释度的升高,透光率很快上升。红细胞在1∶8稀释度时,凝集反应和非凝集反应的Tc值相差zui大。故本试验将自然沉降的红细胞按1∶8稀释后的浓度作为工作浓度。 表1 凝集试验与非凝集试验中RBC稀释度与透光率的关系。
               2.3敏感性 将抗-D血清倍比稀释,分别用微板法、试管法和平板法检测60份Rh阳性标本,结果见表2。微板法的敏感性略高于平板法,但低于试管法。

               2.4 阴性反应与阳性反应参数的界定 根据试验2(40份1∶8)和试验3(60份原血清)共100份Rh阳性标本的平均Tc 69.1%,s 9.2,(-2s)为50.7%。根据试验2(20份1∶8)Rh阴性标本的平均Tc 12.2%,s 2.6,(+2s)为17.4%。从而决定Tc≥50.0%为阳性,Tc≤17.0%为阴性,17%<Tc<50%为可疑,可疑者需用试管法重新鉴定。表2 Rh血型敏感性试验。
              2.5 影响因素 为探讨溶血对本试验的影响,用蒸馏水将标本*溶血,再配成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液,用上述微板法检测透光率。得出溶血后透光率在18%~50%之间,可使Rh阳性标本的透光率偏低,可使Rh阴性标本的透光率偏高,均处于灰区,从而不能自动正确的判读结果。

               2.6 可重复性 取48份标本,按上述方法连续检测3次,36份Rh阳性标本的结果均为阳性,12份Rh阴性标本的结果也均为阴性,因此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2.7 准确率 8650份标本用微板法和平板法分别检测,任意一种方法检测阴性标本和微板法检测可疑标本用经典试管法复查。微板法阴性标本一次判读结果准确率100%(22/22),阳性标本一次判读出现可疑结果3例(3/8628),重复试验2例可疑结果判读为阳性,1例仍为可疑;平板法阴性标本一次判读结果准确率91.67%(22/24)。有米网-杭州大学生网络媒体有米网-
               
      2.8 精密度 取12份标本,其中8份Rh阳性标本,4份Rh阴性标本,连续进行20次测试。凝集试验的s 9.5,cv 13.2%。非凝集试验的s 2.51,cv 18.2%。值均< 20%,因此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3 本法检测Rh血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操作简单、快速,判读结果客观可靠,原始结果也易于保存,自动化程度高,能筛选献血者,有利于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本法特别适用于建立Rh阴性稀有血型库大量血液标本的筛查,可有效减少工作量和降低检测成本。